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頭條快遞

“與古人合作”何宇鵬瑪尼石刻拓片展在京展開

頭條快遞 頭條快遞 2022-08-08 14:27

2022年8月5日,由北京城市發展研究院和北京市文保協會作為指導單位,北京市防偽技術協會為支持單位,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葉星生畫院主辦的“與古人合作”何宇鵬瑪尼石刻拓片展在銀河SOHO開展,此次展覽共展出何宇鵬先生近期制作并創作的拓片藝術品30余幅,展示了他高超的傳拓技藝和超越傳統技藝的藝術創作水準。據介紹,此次拓片展將一直持續到本月25日結束。





傳拓技藝(拓片)是極具魅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集金石、考古、美術三位一體的藝術門類,其將古代刻畫、浮雕文物拓制于紙上而形成的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斈崾趟囆g始于遠古,與古老的巖畫、摩崖石刻有著緊密聯系,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就著石板、石塊的天然形態而作,用刀斧來構圖造型,集古樸、渾厚、生動于一體,為原本冷冰冰的石材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斈崾掏仄莻魍丶妓囘@門非遺藝術中極具特色的分支,而青年藝術家何宇鵬則是深諳其道的代表性藝術家。



因為機緣巧合,青年藝術家何宇鵬接觸到了藏地瑪尼石刻,深深地被它優美的藝術表現形式所吸引。探索許久之后,何宇鵬希望發現一條能夠讓世人更加容易體會到瑪尼石刻之美的藝術媒介。他發愿將古人傾入心血一刀一刀雕刻,飽經滄桑,歷經劫難還能存世的稀有的瑪尼石刻傳遞給更多人看到,更加豐富立體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以現代人解讀古人的審美。通過不斷地探索,他發現結合傳統拓片技藝,使用創新方法可以將瑪尼石刻板從立體向平面轉換,并又從平面視覺呈現層次豐富的立體視效,達到與古人合作的完美境界。

何宇鵬生于北京成長于故宮外,正黃旗人。父親何紀民老先生為故宮古建專家,為故宮貢獻了四十多年人生黃金時期,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故宮。何宇鵬現為中國收藏家協會民族藝術品專委會副主任,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收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防偽技術協會會長。主要師從著名民族書畫家、收藏家葉星生先生學習繪畫、藏學知識;作為關門弟子師從頤和園裱作大師王敏英老師學習中國皇家宮廷內檐裝裱、皇家囊匣制作、古籍善本修復等非遺手藝;目前為故宮特邀文保專業人士參與故宮文保工作,恢復古建花樣紋飾拓印技法,實現故宮古建圖形、圖案紋飾類文物原樣副本保存工作。







此次展出的30余幅制作精良的展品素材源自何宇鵬恩師葉星生先生收藏的年代久遠的瑪尼石刻板,他希望自己的弟子以此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和傳承非遺藝術。據介紹,這些展品是何宇鵬近一年來的創作,每一幅完美的瑪尼石刻拓片都體現著是他對瑪尼石刻板的觀察和理解,也是考驗他對墨色的處理與設計,更加結合了他四十年來的藝術鑒賞力,所以拓印不僅是還原,同時更是創作。其創作的瑪尼石刻拓片作品受到中國美術館館長、世界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先生的認可,并獲得吳為山先生題字鑒賞,認為“何宇鵬的作品以自己之法為之,可持續探索”。













何宇鵬講究制作過程的儀式感,同時也是出于對這門古老藝術以及瑪尼石刻的敬畏。每次制作拓片前,何宇鵬都要焚香靜心,創作拓片的過程中主要求其心意,再顧其形。他認為,只要自己得心應手,其他無所顧忌,這也是何宇鵬創作瑪尼石刻拓片獨有的藝術特性之一。他說:“在做每幅作品時候,每一次呈現的韻味體現出來都不同。拓印跟印刷完全是兩個概念,印刷是印100張都一個樣,而拓片是做100張100個不同的感覺。因為每次創作都融入了不同的情緒和感受,雖然石刻板目前看外表一樣,但是呈現出來的作品是各有千秋,各有不同?!焙斡铢i瑪尼石刻拓片展中的一張張拓片作品,既精且美,闡幽發微,它們攜帶著文明的基因和密碼,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值得人們駐足凝神,體悟其中奧妙。作為獨有的藝術方式結合,每張拓片都散發出的獨一無二的氣質。



著名相聲、評書演員王玥波先生也蒞臨開幕式現場,欣賞何宇鵬先生創作的作品之后認為:何宇鵬先生為保護、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保留文化遺產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值得尊敬!



青年藝術家何宇鵬先生的最大愿望是:在沿襲傳統拓片技藝基礎上,創新創作,實現更多有價值圖案紋飾的全尺寸保留,并可借鑒藝術手法將其更有效的實現文創突破。全世界有圖案花紋的都可以進行全尺寸保留,并進行更好的藝術再加工,對世界性的文明做到保護、傳承、發展、創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