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頭條快遞

中國工筆畫學會論壇: 王鏞對話蕭玉田、王志純、陳湘波、裔萼、于洋

頭條快遞 頭條快遞 2022-08-19 15:03

中國工筆畫學會論壇:

王鏞對話蕭玉田、王志純、陳湘波、裔萼、于洋

“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系列論壇之三在京舉行

本場主題

“當代工筆畫的主題性與歷史敘事、現實關切”

ATTENTION

 

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國工筆畫學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是2020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因為疫情影響,一直延遲到2021年4月首展終于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并先后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上海中華藝術宮、江蘇省淮安市美術館巡回展覽。工筆畫藝術及其內在的工筆畫精神,正在成為我們新時代的鮮明注腳。十一屆大展入選作品數量大,整體水平高,呈現了最有代表性的工筆畫創作面貌,也最集中地反映出當代工筆畫存在的各種問題。本論壇由中國工筆畫學會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學術支持;中國工筆畫學會領導集體策劃,會長陳孟昕擔任總策劃,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尚輝擔任學術總主持。論壇邀請當前國內最重要的工筆畫創作名家、美術理論家批評家及其他相關學者共同組成,以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為基礎,就“當下工筆畫的發展現狀”、“工筆畫在創作方面需研究的問題”、“工筆畫未來發展與呈現”等核心命題展開專題對話。論壇以四場高端學術對話的形式進行。每場邀請一位對當代美術有深入研究的理論家為主導,對話5位工筆畫相關創作及研究領域有重要成就的專家,以及非工筆領域的藝術大家。

 

2022年8月17日下午,由中國工筆畫學會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學術支持的,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系列論壇“當代工筆畫的現狀與發展”第三場“當代工筆畫的主題性與歷史敘事、現實關切”,在中國工筆畫學會成功舉行。六位嘉賓結合“第十一屆全國工筆畫作品展”,就“主題性工筆畫如何發揮畫種的特性,工筆歷史畫如何利用歷史敘事資源,現實題材工筆畫如何表現現實關切”等大家關注的話題展開精彩對話。論壇合作的雅昌藝術頭條直播吸引了近120萬觀眾在線觀看直播和回放。

本場對話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王鏞主持。對話嘉賓有:中國工筆畫學會藝術顧問兼會務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藝術顧問蕭玉田;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顧問、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王志純;關山月美術館館長、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陳湘波(線上參會);中國美術館研究部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護修復藝術委員會委員裔萼;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負責人于洋。

王鏞主持概要: 主持專家王鏞結合本場主題“當代工筆畫的主題性與歷史敘事、現實關切”,給對話專家提出了三個分論題:1、主題性工筆畫如何發揮畫種的特性?2、工筆歷史畫如何利用歷史敘事資源?3、現實題材工筆畫如何表現現實關切?王鏞指出,狹義“主題性創作”通常是指表現歷史題材與現實題材的創作,即我們常說的“主旋律作品”。不過,我們對“主題性創作”還應該理解得更寬泛一些。就中國畫創作來說,人物畫固然最適宜表現主題性,山水畫、花鳥畫也可以表現主題性。例如傅抱石、關山月合作的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齊白石、陳半丁、于非闇等14位畫家集體創作的《和平頌》,都屬于主題性創作。21世紀初葉,國家實施了兩大美術創作工程:“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和“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開啟了全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高潮,也促進了當代工筆畫主題性創作的繁榮。這兩大工程的中國畫絕大多數作品都是工筆人物畫,可見工筆畫在當代主題性創作中的重要地位。今天我們不僅要探討一般主題性創作的共性,還應該探討主題性工筆畫的個性。主題性工筆畫與其他畫種的主題性繪畫畢竟有所區別。當代工筆畫是一個開放的畫種,可以吸納古今中外多種繪畫的元素,但工筆畫又是中國傳統最悠久最豐富的畫種,在筆法、造型、設色等方面都有自身傳統的特性。當代主題性工筆畫如何發揮畫種自身的特性,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還有,歷史題材的工筆畫如何利用歷史敘事資源,包括中國傳統歷史畫的資源?,F實題材的工筆畫如何表現現實關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文關懷。都值得我們思考。

蕭玉田發言概要: 縱觀中國畫特別是工筆畫二千余年的發展史,畫家的主題性思維在繪畫創作中從未缺席。

工筆畫是在儒道互補的文化環境中演進成熟的,一直承載著“表意”和“敘事”的雙重功能?!凹那椤?、“表意”的感性表達和“勉志”、“養德”的教化敘事并行不悖,聯袂一體,推動著繪畫題材領域的拓展和價值功能的開發,不斷推出主題鮮明的經典作品。

工筆畫在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中有明顯的優勢。其精工、精湛的語言方式和傾向寫實的藝術風格,形成了與盛世氣象高度契合的富麗、恢弘的廟堂之氣,特別是在“致廣大”和“盡精微”雙向維度上達到的高度,使工筆畫在博大與精深兩個美學范疇的對接中彰顯了中國文化特質。

現實關切是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的重要切入點,需要畫家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共情。在深入生活,深入群眾中拓寬放大認知領域和情感世界,選擇能夠生動地描繪時代風貌,能夠準確客觀的反映人民大眾的心聲的題材,創作弘揚主旋律的作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創作工筆歷史畫,要獨構一種“詩化”的歷史敘事方式。畫家要在各種史料中尋找歷史的真相,要在尊重事實、契合歷史規律的前提下借助文學敘事放飛思緒,使作品成為充滿想象力的歷史表述,實現歷史的真實和藝術的表現交匯融合。

王志純發言概要: 這場對話的主題正好與工筆畫的藝術特性相契合??梢钥隙ǖ卣f,在當代中國畫的主題性創作中,工筆畫毫無疑問是主力軍,無論是作者陣容還是作品數量都占據相當的優勢。在當代中國畫的主題性創作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主題性創作,總體上應該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做到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對于工筆畫而言,還應該做到情感深厚、語言精致。不僅應該對所表現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更應該充滿深情。藝術是情感的表現,如果你對所描繪的對象沒有情感的注入,那肯定是畫不好的。再一個是語言精致,工筆畫,應該創造精致之美!工筆畫不是一揮而就的藝術,工筆畫是三礬九染、精雕細刻的藝術。工筆畫的創作,必須要經過慘淡經營的制作過程。優秀的工筆畫作品既要盡精微又要致廣大。

宏觀來說,當代中國美術正處于從高原到高峰的發展過程中,有志于在這個時代有所創造的工筆畫家,其作品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基本素質:

1.傳統底蘊,中國工筆畫是一個古老的畫種。這是當代工筆畫發展的優勢,我們應該致力于中國工筆畫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現代美感,當代工筆畫創作必須適應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具有現代美感。在藝術表現上,要探索一切可能的藝術表現方法。

3.藝術個性,藝術個性包括藝術家對自然、社會、時代獨特的審美感受,和個性化的藝術表現。藝術作品的時代性,民族性,人民性,都是建立在藝術的個性探索基礎上的。個性才是藝術的生命,沒有個性的藝術是蒼白的、概念化的、很難具有感染力的。

4、技術難度。當代工筆畫創作,應該具有構成畫面形式語言的技術難度。藝術家要用畢生的精力錘煉自己的藝術語言,以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面貌和風格,達到任何人難以復制、難以企及的高度和境界。

具有了以上各方面的素質和修養,才有可能創作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精深、情感深厚、藝術精湛、制作精良、語言精致的,既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美感的當代工筆畫作品。

陳湘波發言概要: 當代工筆畫的主題性與歷史敘事、現實關切在我看來,一方面傳統工筆畫尤其是工筆人物畫敘事性特別強,或者說主題性強,這是工筆畫的特性,與文人畫重內心性情抒發的山水、花鳥畫不同。這類畫作是以作品內容為中心,畫作構思方面更注重為作品內容服務,體現了中國繪畫“成教化,助人倫”的功效;另一方面,裝飾性與平面感是傳統工筆畫的畫的形式特性,從構圖、線描、設色到形象的細部處理都帶有裝飾性和平面感,這首先是源于中國傳統藝術的程式化方式,更是作者對生活中形象通過提煉、夸張、創造而形成的表現手法。這都為當代主題性工筆畫創作提供了難得的傳統資源。

現實題材工筆畫應該是最真實地反映出當代生活的現實,,我們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F實題材工筆畫一方面以“應物象形”為手段,它有寫實的要求,另一方面它的形式因素又決定它不可能完全寫實。因為工筆畫中的線條和色彩與真實的物體上是不可能一樣的,它們只是用來反映我們對事物視覺感受的虛擬的藝術語言而已。因此,工筆畫實際上就具有寫實與非寫實的矛盾雙重性,在這對矛盾中,工筆畫的形式特點恰恰是集中體現在非寫實,即藝術語言的虛擬性上。嚴格來說,工筆畫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逼肖對象。傳統工筆畫的所謂寫實,只是相對于水墨文人畫而言的寫實。我們應該看到,工筆畫藝術語言的這種虛擬性,所日益顯示出來的兼容性和可塑性,為對本土民間藝術、宗教藝術、傳統繪畫藝術的豐厚積累的吸收,以及西方多種藝術形態地逐步滲入,并為工筆畫向現代形式衍變提供了廣闊空間。

裔萼發言概要: 第一,發揮工筆畫在寫實性、敘事性方面的獨特優勢。主題性創作很多涉及到人物甚至情節的表現,因此,寫實性工筆人物畫表現突出。當代的工筆畫家在人物造型的精準和語言刻畫的精微方面,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寫實性工筆人物畫在主題性創作中大有可為。

第二,保持工筆畫在形式語言方面的創新性。近些年來,無論是工筆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還是沒骨工筆,在形式語言的創新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現。當代工筆畫家更為注重對工筆媒材的研究與探索,以及表現手法的跨界融合,這大大拓展了工筆畫語言的藝術表現力,也使得主題性工筆畫的形式語言具有較強的現代感。

第三、深入生活的深度決定藝術表現的力度,工筆畫家也不例外。所謂的深入生活,不是背著相機、拿著速寫本到處采風、寫生。如果心無所系,情無所牽,跑再多的地方,畫再多的寫生也毫無用處。浮光掠影的采風,無所用心的寫生,都是表面文章,結果一定產生膚淺空洞的作品。如果把情感比喻為磁棒的話,那么,帶著情感這根磁棒去采風,一切有意味的東西就像磁鐵一樣被吸附過來,成為有效的創作素材。深入生活的深度,某種意義上就是情感投注的濃度,也就是你那根磁棒的磁力的強度。情感投注得越濃,對現實的關切越真,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就越強?,F實題材工筆畫中的情感濃度,決定了對現實關切的強度,最終決定著藝術作品的高度。

于洋發言概要: 當代工筆畫的主題呈現與時代表達,關涉到很多具體問題,概括起來主要顯現為三個方面:其一,是當下工筆畫主題性與敘事性的時代表征,我們更應從寬泛意義而非狹義的視角理解主題性創作的范疇,主題呈現貫穿于工筆畫創作的全過程;其二,關于當代工筆畫的圖像性與制作性問題,我們應該有辯證的判斷認知,也即以包容的態度面對融媒體語境下各類圖像對于繪畫創作的滲透性影響,同時警惕與反省過度制作對于工筆畫本體帶來的消解作用;其三,關于工筆畫的邊界與延展,我們也應從“工”與“寫”的關系角度重新省思工筆畫的本體屬性與藝術規定性,除了研究工筆畫的寫意性,更應充分發掘工筆畫本體的“工筆性”,強化畫科本體的核心價值與藝術特質。

從敘事性的角度,自古至今有諸多工筆畫經典名作以圖像記錄承載歷史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達歷史判斷。作為創作資源的歷史敘事,也賦予了工筆畫以特殊的表意方式,除了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同樣能以寓興的手法介入社會表達、呈現入世關懷,在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寫實表現與詩意抒懷之間尋求平衡點與生長點。與此同時,當代工筆畫也呼喚具有強烈現實關切意識的高水平藝術作品,從細微的、日常的、鮮活的、帶有生活溫度的角度描繪新時代的社會發展與民生狀態,突破對于經典樣式的模板化與復制化趨向。

“致廣大,盡精微”,源自《中庸》名句,也作為百年央美的校訓,為我們提示了這個時代對于工筆畫的期許。在工筆畫法的精微表達中,應面向更為廣闊、寬宏、富有精神高度的時代需求。這是工筆畫當下與未來的發展路向,也是使其從傳統畫科走向當代藝術生態的必由之路。

王鏞在總結時談到: 今天一個很大的收獲,就是大家都認同當代主題性工筆畫概念外延的拓展。誠然,狹義的主題性繪畫是指與國家政治密切相關,體現主流意識形態,并重點表現重要歷史題材或政治主題的繪畫。但今天在中華民族文化復興背景下,狹義主題性已經具備更加的包容性,以人民為中心、表現人民群眾的平凡生活、表現祖國大好河山、表現傳統文化的精髓精神、表現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都可以是國家意志提倡的大“主題”。這也得到了國家文藝方針的肯定和支持,極大地拓展了主題性工筆畫的表現視野。不止工筆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領域都涌現出大量讓人振奮的作品。主題性工筆畫在當代的發展前景尤為值得期待。

據悉,本次學術論壇的第四場對話將于2022年8月下旬舉行。(供稿/李濤)

直播幕后 精彩花絮

論壇直播由中國工筆畫學會駐會及相關人員組織實施 ,為確保直播順利進行,會長陳孟昕親臨現場安排協調。工作人員各負其責,專家認真準備,是每場直播的根本保障。

 
 
 
 
 


相關推薦